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卖手机不如卖手机壳的赚得多”、“一块钱做的,几十块卖给你们”。
这些是当年罗永浩在锤子手机发布会说的玩笑话,但没想到,现实比段子更魔幻。如今无需几十块,9块9就能买到一个包邮手机壳。只可惜,这不是供应链优势带来的低价福利,而是黑心商家附赠的“健康炸弹”。
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随机从各类销售渠道购买了价格从十几元到近百元不等的20款手机壳,对有害物质含量等指标进行产品质量安全评估,发现部分低价手机壳的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上限30倍。
图源:微博
常规意义上的铅含量超标,不仅对人体细胞有害,还可能破坏骨骼,引发肾衰竭。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部分商家可能会回收医疗废料、电子垃圾,简单处理后注塑成型,这样的手机壳往往携带塑化剂、多环芳烃、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现代人几乎机不离手,长期接触此类劣质手机壳,难以想象会给人体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小小一个手机壳竟成为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背后的秘密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PART.01
人人都能参与的千亿市场
为什么是手机壳?
先决条件自然是智能手机太火了。
根据IDC、Canalys等机构统计的2024年市场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2.2亿部。哪怕只有一半手机配备手机壳,那么全球手机壳需求量至少有6.1亿个,更何况很多人不止买一个手机壳。
图源:Canalys,2024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再说个冷知识,换机频率逐年降低,但人们对手机配件却越买越多。手机壳虽然是手机产业处催生出来的赛道,但其实这类配件一直都是个庞大的市场。
2024年全球手机壳市场规模达到758.8亿元,DIResearch认为全球手机壳市场规模呈现稳步扩张的态势,预计2030年将达到935.8亿元。
手机壳生意虽然小,但也是个拥有近千亿元的庞大市场。
而且,手机壳行业的门槛低,只要有台机器就能生产,投资成本较为固定,设备与制造模具是生产一款手机壳最大的开支。据悉,不追求新旧的情况下,上万元就能搞到一套模具,用这套模具生产出来的手机壳越多,每个手机壳分摊的成本也就越低。
迪菲帆老板陈劲松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一款四角防摔手机壳只卖3.5元,并且包邮。即使这样,公司仍能赚到10%以上的净利润。
图源:天眼查
由此,许多小厂商也能进入这个行业分一杯羹。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35.8万家手机配件相关企业,深圳现存21.7万家手机配件企业,接近广东省的60%,约占全国总量的13%。
深圳作为手机壳产业大本营,不少华强北卖家因此赚到了第一桶金,还诞生了“手机壳第一股”杰美特(300868)。2018年,专注于贴牌代工的杰美特一年卖出5804万个手机壳,占全球手机壳销量的4.13%。来到2025年,杰美特甚至靠着卖手机壳赚的钱,计划以现金的方式购买AI企业思腾合力的控制权,快速切入AI服务器与高性能计算领域。
在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里,倍思、闪魔等主攻音频数码3C配件的品牌,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也将手机壳列入配件领域的重要一环;图拉斯从手机壳起家,一路发展至充电器、智能车载配件以及生活小家电。
由此可见,足够庞大的市场和相对低的门槛,是手机壳被不法分子盯上的根本原因。某从业者透露:“正规原料每吨上万元,掺入废塑料成本能降三分之二。”
要想在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千亿市场突围,即便没有劣质产品的恶意冲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PART.02
人们不是在为手机换壳
面对高度内卷的竞争环境,也有品牌另辟蹊径,做起了高端生意。
国产顶流图拉斯,靠着号称军工级别的防摔材料和边框上的气囊设计,成功让品牌脱离了与低质产品竞争的泥潭。某宝上,售价347元的支点壳O3Air累计销量超1万+。
将手机壳当奢侈品卖的中国香港品牌CASETiFY,喜欢这个牌子的用户,把它亲切地称作C壳,奉为手机壳界的爱马仕。
去年他们和兰博基尼联名的手机壳,价格被卖到了1449元,相当于146个9块9手机壳。
CASETiFY的手机壳是真的贵,但卖得也是真的好。据公开报道,2024年,CASETiFY销售额突破5亿美元(约36亿人民币),年均手机壳销售超300万件。光是2022年就卖出了1500万个手机壳,轻松卖了3亿多美刀。
国产高端手机壳品牌PITAKA在采用航空航天芳纶纤维制作后,仅依靠苹果、三星和谷歌三个品类的手机壳,在海外市场卖到了60—70美元左右。
一家名为Burga的立陶宛企业选择将创意和互联网作为手机壳业务的突破口,通过和多位知名艺人和KOL合作提高了品牌的独特价值属性。2023年,Burga的手机壳产品做到了超2亿美元的营收,SKU足足有超过2万个,还提供了个性化定制的服务。
如果回到手机壳的元年,你会发现它们诞生之初,只是为了保护脆弱的手机免受磕碰。随着手机本身强度的提高和个性化消费习惯的变化,配件更多是刚需,
这些品牌的手机壳能成功跑出,难道真的有难以复制的黑科技吗?
以深圳、东莞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电子产业链——全球每销售6台手机就有1台在东莞生产,一部智能手机90%的零部件可在一小时通勤圈内配齐。
图源:pexels
无论是支架、磁吸、无线充电、5G等手机壳功能,还是芳纶纤维、碳纤维、防弹凯夫拉等手机壳材质,都能在这里轻松实现。毫不夸张地说,给华强北一点时间,就能完美破解,甚至质量可以做得更好。
对手机壳厂商来说,想要复刻所谓的品牌手机壳或许一点也不难,难的是满足用户。
说到底,人们不只是在为手机换壳,而是在为心情、为个性而换。贵手机壳卖得也不是手机配件,而是这个形式存在的潮牌,卖的是材质、创意和附加价值。
国内手机壳市场自诞生之初,一直以低价跑量的卖家为主。有业内人士评价:“国内高端的手机配件品牌几乎没有,但国人需要。”
然而,当行业走过快速扩张的阶段,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才是头部品牌真正的爆发密码。近段时间,充电宝质量风波闹得沸沸扬扬,每当行业出现信任时刻,大众首先关注的核心始终是产品品质。
同理,手机壳品牌深耕国内市场也好,出海赚歪果仁票子也罢,产品还是必须合规先行。比如出口欧洲就必须经过认证与材料管理,需通过CE认证,确保不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在美国市场,则需通过FCC认证,并注意加州65号提案对化学物质的限制。
最后提醒大伙赶紧看看手里的手机壳,如果要换不要只看价格:
1、优先选购液态硅胶或TPU手机壳,这两种材质通常无异味,捏起来软但有韧性;
2、其次优先选择标有3C认证、执行国标《手机壳套通用技术要求》的产品。正规手机壳通常会在包装上注明材质,如食品级硅胶等;
3、外观花哨、毛茸茸还便宜的手机壳,往往暗藏雷区;
4、哪怕是正规产品,长期使用也可能因磨损和老化,导致有害物质释放,为了健康,建议大家定期更换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