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不法贷款中介年末套路深 多家银行齐发提醒公告

证券时报记者 黄钰霖

“近期有推出个人信用贷,利息很低,先息后本、随借随还的,你可以先过来办理资料录入、锁定额度。”临近年末,薛先生突然收到了一个微信好友申请,申请加为好友的一名女子在验证信息中自称是其同事,而后又称自己是附近银行的工作人员,可以提供便捷、低息的贷款产品。

事实上,该名女子不是银行工作人员,更不是薛先生的同事,而是助贷公司的营销人员,俗称“贷款中介”。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元旦将近,一方面是银行迎来年终业绩冲刺,另一方面是年底资金结算场景增加,不法贷款中介趁此开始活跃了起来。多位银行工作人员均表示,近期也接到过助贷公司的营销电话。对此,银行发起了反击——近一个月内,已有30多家银行发表声明,提醒客户谨防不法贷款中介设局。

超低利息背后有猫腻

根据薛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上述申请加其为好友的女子称“可以提供年化利率低至2.3%的个人信用贷款”,建议薛先生通过线下录入资料以锁定额度,等需要使用资金时就可以随时提取。在薛先生多次质疑其身份后,该名女子才表示自己是“银行合作方”,坐实了中介身份。

“实际上,不可能有那么低的利率。”一位熟悉不法助贷公司套路的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揭露,信贷中介往往会打出年化利率低至2%、3%的信贷产品来吸引顾客,等顾客前往现场办理后,又会以顾客信贷资质不足、需加“包装运作”为借口,坐地起价,“高达10%以上的中介费很常见”。

上述人士还表示,不法中介通过灰色信息产业大量获取用户信息,然后使用密集、高频的电话营销来寻找意向客户,并引导至线下办理业务。“由于信息暴露得多,不法中介说给客户听的话,都有可能是‘量身定制’的,比如知道客户刚买了房或者借过网贷,就会告诉客户正常银行渠道不容易放款。”

除了低息,不法中介还会打着正规机构、无抵押、无担保、洗白征信等极具诱惑的旗号,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不过,这背后往往暗藏猫腻,不法中介收取高额手续费、设置贷款骗局,甚至是以此洗钱行诈等,过往案例已比比皆是。

银行冲业绩中介搭便车

“最近,接到中介的电话是多了一些。”华南某股份制银行对公客户经理林女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年末时点,自己的私人号码也经常接到助贷公司的电话,对方多是推销客户,有些甚至表示可以支付其一定报酬来寻求合作。

“部分助贷公司推荐的客户资质太差,逾期风险很高,所以我会拒绝。”林女士表示,不仅是她,其所在支行的多位同事也接到过类似的营销电话。此前,她曾接触过一些助贷公司提供的客户,审查后发现“客户要么是还款能力不行,要么是相关数据不真实”,因此多数都直接回绝。当然,业内也不乏“图省事、冲业绩”的同行,仍违规与助贷公司合作。

为了打击不法中介,近期已有超30家银行发出相关声明。以国有大行为例,12月5日,建行台州分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及下辖支行从未与任何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企业或个人经营类、消费类贷款业务合作,建行台州分行的线上、线下企业或个人经营类、消费类贷款均由经办网点自行营销办理。

“当前正值银行备战来年‘开门红’阶段,叠加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信贷投放难度加大。为了完成业绩指标,部分银行的分支机构或客户经理倾向于通过贷款中介来获取客户,导致贷款中介的活动趋于频繁。”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多方合力打击不法中介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不法贷款中介呈现的乱象屡禁不止,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董希淼认为,一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信贷投放难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资产荒”,部分银行的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希望通过贷款中介来获取客户;二是金融信息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收费等不尽了解,寄希望于通过贷款中介来获取贷款,或者对不法贷款中介的各种骗术缺乏识别能力;三是贷款中介行为比较隐蔽,如果借款人不配合,较难查处,此外监管机制也还存在一定空白。

“不法助贷公司的行为涉嫌违法骗贷,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管理。”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对借款人而言,求助于不法信贷中介极有可能影响个人信用、涉嫌违法犯罪,并且导致资金损失。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内多地监管部门均开展了打击不法贷款中介的专项行动。12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防范不法贷款中介》,旨在警示消费者避免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甚至洗钱诈骗等套路和陷阱。

如何加大针对不法贷款中介的打击力度?董希淼认为,金融管理部门要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协同,进一步防范和打击,提高违法违规成本;银行机构要增强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引导全行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发展观,杜绝与非法中介合作;加强规范基层机构、客户经理日常行为的规范和排查,对基层机构和员工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罚;对于部分相对规范的贷款中介,可实行总行准入,从源头上严格把关。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浙江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转自:经济日报近期,各家保险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度分红型保险产品的红利实现率。“固定收益+浮动红利”的收益结构,使得分红险既能为保险公司降低刚性负债成本,又能为消费者提供比传统保险产品更具弹性的收益。什么是分红险?分红险的“分红”从哪里来[全文]
    2025-07-15 01:54
  •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撰文丨学研“卖手机不如卖手机壳的赚得多”、“一块钱做的,几十块卖给你们”。这些是当年罗永浩在锤子手机发布会说的玩笑话,但没想到,现实比段子更魔幻。如今无需几十块,9块9就能买到一个包邮手机壳。只可惜[全文]
    2025-07-14 23:15
  • 几个月前掀起国内自媒体沸腾高潮的 AI 初创公司 Manus 传出裁员消息。消息指 Manus 裁撤中国区业务,原本约 120 人的国内团队,除 40 余名核心技术人员保留并迁往新加坡外,其余员工均遭裁员。Manus 在对外回应中未否认裁员[全文]
    2025-07-11 02:18
  • 北京7月8日讯 豪森智能(688529.SH)昨日晚间发布5%以下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因自身资金需要,豪森智能股东尚融创新(宁波)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尚融创新”)和股东上海尚融聚源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尚融聚[全文]
    2025-07-10 22:19
  • 北京7月7日讯 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506,较前一交易日调升29个基点。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5年7月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506元,1欧元对人民币8.4292元,1[全文]
    2025-07-07 23:05
  • 北京7月1日讯 掌趣科技(300315.SZ)今日收盘报5.92元,下跌2.47%。2023年6月28日,掌趣科技股价盘中达到8.30元,为2020年10月以来最高点。2023年7月4日,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王晓萱、李盈睿发布研报《掌[全文]
    2025-07-03 22:15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浙江新闻网 zj.newsfc.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